首页 >> 专题专栏 >> 产业集聚 >> 产业示范基地创建 >> 发展情况
医药产业 吉林通化市
发布时间:2016-11-11      来源: 字体:

  

  2015年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基地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产业优势,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5年基地入驻企业户数336户,其中规上企业89户,实现工业产值532.14亿元 

  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推动全市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已初步形成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养生康复、中药材基地“六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推动全市形成了完善的医药产业体系。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制药企业95户。可生产25个剂型、4310个品种,其中,国家一、二类新药23种,自主研发的141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9种,中药保护品种56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品种741个。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达到29户,牢牢占据了全省医药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拥有检测检验、技术研发、中试、基础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市场交易、物流、中药渣综合利用、物联网、人员培训及信息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数量13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已达到33万亩。 

  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医药企业中有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通化市是全国地级市中拥有国家级医药技术中心最多的城市。基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0%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在推动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医药企业共引进留学归国和研究员、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有数百名机关干部到制药企业工作,涌现出一批科研带头人。 

  集约、清洁、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基地发挥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能源、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修正药业中药企业中药残渣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平台建成运行,是国内唯一采用新型清洁能源生产工艺,利用中药提取后的废弃中药渣,规模化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62.4吨。同时为了实现零排放,两个主体园区投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超额完成了省级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为零。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示范基地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园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提高,区内骨干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内部管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主要环节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宽带信息网已基本建成覆盖整个基地的光缆物理网络,实现了电信网、电视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为区内用户提供了宽带接入服务,已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商务信息化和警务信息化,建设了行政审批电子平台、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信息平台、企业产品展示信息平台、企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两化”融合的推进,有效提高了示范基地管理效率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获批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基地注重加强企业品牌和质量建设,将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相结合,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知名度、美誉度较好的自主品牌,示范基地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2014年获得国家工信部第一批品牌培育试点建设工作的批复。形成了一批极具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品种,医药企业共有修正、斯达舒、新开河、东宝、茂祥、王振国、通药、益盛、万通、紫鑫等国驰名商标11件,吉林省著名商标26件,通化市知名商标26件。修正、东宝、万通、金马、茂祥等11户企业已经发展为集团公司,东宝、金马等7户企业独立上市位居全国地级上市医药企业首位,通化医药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示范基地高度重视园区功能配套,加快完善道路、电力、通信、运输管廊、给排水、消防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了职业教育或专业培训机构建设,大多数企业与科研机构、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吉林大学联合办学,创办了吉林大学通化医药学院;通化师院开设了中药、生物制药工程专业,依靠大专院校,先后培养了5000多名医药专业人才。聘请国内70多位专家学者,成立了医药科技专家顾问团。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 

  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备开展了医药产品“质量兴市”活动,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操作规程、物料放行要求,明确了各企业原料来源、物料供应商管理程序、取样操作规程、检验操作规程、物料放行操作规程,保障了我市医药产业下一步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线,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