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信动态 >> 工信要闻
《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11      来源: 字体:
 
  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愿景。《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及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也明确提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 

  苗圩部长多次强调,“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建设制造强国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特别是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阶段,创新不足、专注不深、诚信不够、实业精神弱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严重障碍,这对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提出了迫切要求。

  工业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工业进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了需要以工业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的新阶段。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软实力,已经成为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战略选择。

  为加强工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工业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工业文化概念和内涵丰富,在理论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表述。我们在文件起草过程中,针对当前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并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工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的宽口径定义,旨在从产业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着力,推动工业文化发展,进而更好地发挥工业文化对制造业的柔性支撑作用。 

  三、发展工业文化总体上是怎么考虑的? 

  发展工业文化,既要从对制造强国建设支撑作用明显的领域着手,又要把握好与制造强国战略任务的协同,全面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推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因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国工业精神,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不断壮大工业文化产业,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提升国家工业形象和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推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传承创新、坚持融合提升、坚持协同推进、坚持重点突破”等四项基本原则。 

  在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目标的确定上,坚持总体目标和细化目标相结合。提出“传承和培育中国特色工业精神,树立工业发展新理念,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总体目标。同时,充分注重与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的协同,提出“通过5—10年时间,涌现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国工匠和优秀企业;工业产品的文化元素充分展现,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国制造的品质内涵和美誉度显著提升”的阶段性细化目标。

  四、《指导意见》明确了哪些重要的工作任务? 

  《指导意见》坚持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与发挥工业文化支撑作用并重,提出了发扬中国工业精神、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加大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力度、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等五大重点任务,并细化为20项具体举措。 

  发扬中国工业精神。聚焦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最突出的问题,提出“弘扬工匠精神、践行创新精神、倡导诚信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等四项具体举措。

  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着眼工业文化自身建设,提出“强化工业文化理论支撑、统筹利用各类工业文化资源、健全政策标准体系”等三项具体举措。

  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从工业文化作用最凸显领域率先突破,壮大工业文化产业,提出“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业态发展”等五项具体举措。

  加大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力度。针对当前对工业文化认知不深的问题,为营造促进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出“完善工业文化传播机制、推动工业文化教育、开展工业文明科普活动、加强工业文化宣传”等四项具体。

  塑造国家工业新形象。突出与制造强国建设重点任务的协同效应,提出“强化绿色工业理念、培育国家工业品牌、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树立中国制造国际形象”等四项具体举措。

  五、《指导意见》有哪些保障措施? 

  为保障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指导意见》分别从服务体系、政策支撑、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举措。 

  一是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工业文化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工业文化领域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等政策的协同,鼓励各类资本设立工业文化发展基金、各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工业文化发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各类机构在创新设计、工业遗产、质量品牌等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四是加强示范引领与交流合作。有序推进工业文化城市、园区和企业试点示范,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工业文化活动,促进工业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五是加强组织实施。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各地要明确推动工业文化发展的责任,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共同推动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